上述的民本思想成为了中国近代阐发民主思想的重要凭借。
如果要比较深入地了解熊十力的哲学思想,那么他的新论是不可不读的。检视牟宗三的自传以及其他文字材料,熊十力与唐君毅在精神上给他带来的不同的影响,以及他们师生三人在精神上的相契相知,牟宗三亦有亲切而诚挚的记述,他的缅怀与感念之情呼之欲出,溢于言表,十分动人。
然而结果即在国内亦恐知之者少。54、 参见牟宗三《五十自述》,页88。否则,人的生命只会虚脱飘荡,任风卷去。牟宗三的批判精神是中国传统儒家的理性主义的批判精神[78],是周敦颐式的理性主义的批判精神,同时也是波普尔式的彻底的批判理性主义精神,是康德批判哲学的批判精神。(牟宗三著《圆善论》,台北:学生书局,1985(民国74)年版,页xiv~xv。
[10] 牟宗三从栖霞来到京城,师侍黄岗熊十力先生,复归于中国哲学,承接与光大儒学的慧命,难道不正是应证了他所谓的一切从此觉情流,一切还归此觉情[11]吗? 毫无疑问,熊十力对牟宗三的生命格范与思想智慧的影响是极大而深远的,在牟宗三的一生中都有明显的表现。牟宗三命中注定是最能传熊十力之道并在前所未有的开拓中把中国哲学推向一个巨大的高峰的约书亚(Joshua),而熊十力则像摩西(Moses)一样,只能站在远方眺望。"公曰:"然则孰可?"对曰:"勿已则隰朋可。
庄子对人性的同一性、对社会的统一性都怀着深刻的不信任,所以他不忙于推出社会重构的新方案。《山木》:"庄子行于山中"。夫支离者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
原宪华冠徙履,杖藜而应门。这些区别如何界定? 《老子》的体裁是诗,诗自然需要想象。
三言含义虽难确诂,但说寓言来自想象则可肯定。粗略地统计一下,书中涉及孔子的故事,约四十六则,而庄子只有二十六则。"(《逍遥游》)[3] 但要揭示《庄子》的独特性,如与道家的《老子》,儒家的《论语》、《孟子》之不同,寻求对想象与其它思想方式关系的理解,则需要先作些讨论。"[24]"相反地,若是大多数人都直接卷入于政治之中,这也多半是一种不幸的时代。
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物与物、物与人都不是随便可替代的。"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庄子衣大布而补之"。
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成田子盗国,篡夺政治权力是最大的不道德。
例如,"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列御寇》)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庄子事迹的记载,就是由上面两条材料剪辑而成的。
其余13章,均为有角色的故事。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诸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至乐》) 庄子这次不是变为髑髅,而是与它对话。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21] 《让王》中有另一故事,台词与此相近,而角色不同:"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会嘻笑怒骂、唉声叹气。
其诡异,象艾舍尔那些黑白相间的版画,隐与显两种画面是相互缠绕、相互培衬才存在的。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同时,由于学界公认《庄子》一书远不是一个作者、也非同一时代完成的,故其作品便是集体性想象的产物。以拟人化的物为角色,是哲理性寓言的捷径。
相反,它有许多奇妙的故事。两人变成互为师生的关系。
" 《秋水》:"庄子钓于濮水"。你说,这个人活着的时候,会乏味,会堕落吗? 庄子的系列形象不是出自一个人的手笔,但情节生动,性格统一。想象很重要,其意义不止于艺术与文学,是人类普遍的精神现象。[19]《庄子》时代,孔子是代表传统的强有力的文化符号,以反讽的方式发展这一形象,对冲击固有的观念,比虚构其它形象更有戏剧性的效果。
'"(《人间世》) 《让王》充斥着逃避政治负担与风险的故事:尧与舜想让天下,首先要找可以信任的人,但找到一个逃一个,这是不愿为政治而负累。孔子拜师,所学的固然是道家的思想。
设计不同类型的角色,不是缘于想象者的不同,因为《庄子》内篇中就有几种人并存的情况,而且,同一个故事中,也会有不同类型的角色共同参与,可见它也不是创作者兴之所至的结果。二、把《庄子》文章"章法散漫"的现象,同想象的逻辑联系起来。
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而对劳动的态度的区别,可能反映不同作者思想取向的差别。
《庄子》故事的角色,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不在埸的历史人物,其言行虽然未必循日常生活的规则,但基本上没有超人的奇异能力。"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生活方式不同于社会制度,更不是观念性的社会理想。"(《徐无鬼》)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
不必与《论语》细比较,单凭《庄子》内部记述的对立,就知它是虚构的,是寓言。想象不讳言自己的假,更不必去冒充真。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
意识在世界中的每一种具体的和现实的境况则是孕育着想象的,在这个意义上,它也就总是表现为要从现实的东西中得到超脱。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